2)第一零五二节 第一次落在船上的测试_大时代从1983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是赵文亮那一组给抽中了,那怕在地面上已经演练过几十次,此时的赵文亮都不由的深吸一口气,与其余四组一一握手之后,戴上头盔走向直姬。

  没有反黑鱼的直姬,新船是不完整的。

  所以,必须要上。

  无论有多困难。

  几分钟后,船就在港口外不到一公里的海面上,也没什么风浪,只有微微的晃动。

  可即便是这样,第一次靠近赵文亮还是紧张了。

  位置不对。

  “拉升,拉升。文亮拉升。”

  三次,足足三次。

  第三次,赵文亮还是紧张的很,因为他感觉他面前就是船体,似乎再往前一点就能撞到船,但就要这种距离。

  突然,卡的一声,直姬稳了。

  不是停稳了,而是平台有一只形状很奇怪的铁家伙已经对准了前轮,滑过来卡就给咬往,然后夹紧,稳住。

  “请问,那是什么?我知道,我没读过专业书籍,我回去一定认真学习。”记者赶紧冲到吴安明面前。

  这条船距离就只有几十米,是看得清楚的。

  吴安明摇了摇头:“我不知道,那是船上用的。”

  旁边一位工程师说道:“这是特别研制的,至于是那里研制少打听,这个装置可以在船体横摇二十度左右、纵摇六度、起伏每秒四米的强度下,受红外与光电感应,快速的对准前轮,用于固定。”

  九厂出品!

  船上观看第一次降落的人,几乎都知道这个装置出自何处。

  但,记者是外人。

  不是大地的,也不是大海的,更不是天空的。

  就是外人。

  这套系统,叫姬咬。

  此时,京兆。

  李大强正在给白昊讲三个好消息。

  姬咬就是第一个。

  “小白,姬咬改进型已经实验成功,我们用电脑作控制,加装了一套全新的软件,以及新的咬合装置,可以比现在强百分之二十。”

  白昊问:“校长,强百分之二十是什么概念,肯定不是咬的更狠,哈哈哈。”

  李大强没笑:“极限,横摇三十度。”

  了不起。

  可以说,在大风大浪之下,都能咬得住,这确实是变强了。

  “但是,因为材料强度的问题,横摇三十度会出现偶尔断裂的问题,所以我们备了双咬,材料问题再慢慢想办法了。材料,材料,材料这个坑,有多少钱也填不满。”

  李大强无奈的来了一句感慨。

  白昊差开了材料的问题,放在他重生前,这一项还是有多少钱都填不满,材料永远达不到使用者想要的水平,一直在提升,一直不够用。

  又想轻,又想硬,还想强度好,还想韧性好,还想……

  反正,想吧。

  这玩意没个头!

  白昊问:“第二个好消息是什么?”

  “是真的好消息,我们摸到一微米的边了,秦科电那边正在尝试造机器,眼下还差几道难关,军电的光学几位教授已经在到处找外援,希望能够突破最后和几道难关,一但突破,咱们就可以尝试新的结构,CPU这一项,咱们已经真正敢和英特在技术上叫板了。”

  “好消息。”白昊有那么一点小兴奋。

  这怎么能不让人兴奋呢。

  重生前的那个时代,芯片这一块被人欺负成什么样的。

  现在,终于站在了世界芯片水平的第一等级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