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十八章 徐光启离京_御极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”

  “你忘了宗二了吗?去找他。”

  “那小子呀,是,殿下,您坐好了。”王安驾着车向三大营奔去。

  来到神机营前,骆思恭上前通报,亮出身份,一个千户出来迎接,见过皇长孙后直接让他去查册找宗二。

  不一会儿,宗二来到大帐,一路上宗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正忧心忡忡,害怕是不是上边查到自己是逃兵来追查他。自己是跑呢还是去大帐?这样来回彷徨,大半个时辰来不到大帐,朱由校等的不耐烦了,让千户带着王安去找,两人刚出门,看到宗二在离大帐不远的地方徘徊,王万大声叫他,宗二才回过神来,看到是王安,心中安定下来,惊喜的跑向大帐。进了大帐一看见皇长孙,更是喜出望外的跪下行礼。见到宗二,朱由校心中高兴万分,看到他穿着戎装,威武雄壮,甚是威风,真是天生当兵的料。

  朱由校向宗二询问了这近两个月的军旅生活,宗二面露不悦之色,对军备不足、人员涣散、纪律松弛、训练不足颇为不满。我也深知宗二所说的情况,只是暂时没有办法解决。朱由校让骆思恭把宗二带到锦衣卫去,编入锦衣卫,随那八人同入之列为我的护卫。骆思恭不敢不答应,办完相关手续后我们一行离开了大营,回到了宫中。

  两天后,孙承宗递给朱由校一封信。

  孙承宗告诉皇长孙这是徐光启留给他的信,他已辞官南下了。信中说,他按照皇长孙的指示去往澳门寻找马铃薯,研究西方火炮技术,并约定两年内回来。

  看完徐光启的信,朱由校心中怅然,两年的时光,虽然不长,但对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已是刻不容缓了。

  徐光启走后,朱由校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。此时的徐光启只不过是六品的翰林院检讨,芝麻粒的小官、还是闲置,他的离任没人在意,走的时候只有轻装素裹,一辆简陋的马车而已,没有人送行,也没有人饯别,走的是那样的安静,那样的无息。没人明白,也没人懂得,徐光启的这次南下将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如同当年玄奘西天取经一样,路途坎坷,不屑世人,但壮举和成就将彪炳史册。

  为了培养徐光启的学生,朱由校把这些他们进一步细分,并亲自编写教材,形成数学系、地理系、科学系三大类,在数学上引入了阿拉伯数字,方便了数学运算,其主要内容有数学的基本运算、方程、三角函数、概率、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;首次编写物理学,这在大明是新兴学科了,但内容较为简单,主要为经典力学、运动学;在地理方面概述了中国地理和海洋知识;化学方面主要介绍了物质和一些化学反应常识。总体上这些教材大都在初中水平。我虽然是大学生,但数理化学知识只对高中以下轻车熟路,也只能编到这个水平,不过在这个时代,这些已经是十分先进的学科了,要知道,此时的西方才刚刚进入文艺复兴阶段,还没有这些知识理论。至于在天文、生物、分子等更深的知识,他还有许多没有整明白的,就不往教材上编纂了,这些在这个时代还是处于“神话”般的境界,比较复杂,还是留给后人研究去吧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