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十二章 面见奇人_御极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加财力,发展军备,谁的武器先进,谁就能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,我相信,箭镞比不过火铳,石炮打不过火炮,早晚有一天,我们的刀枪剑戟不再是主要武器。同样,科技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,自鸣钟不就比我们的日晷先进么,有了自鸣钟就不怕天阴下雨不知时辰了。这个世界很大,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地方,可西方已经开始满世界探索了,而我们却停滞不前。总有一天,东西方会在某一刻进行强烈的碰撞,到那个时候,谁的技术先进,谁就是赢家!”朱由校铮铮的向徐光启说出我内心的想法,连邓爷爷的名句“科学是第一生产力”都用了上去。

  徐光启大惊,不由自主的腾地站了起来,惊讶的凝视着朱由校,手撸着胡子僵住了。

  许久,徐光启微微一笑,不住的点头,“后生可畏!小公子天纵英才,见识匪浅,连老夫都惭愧,想不到一个小小孩童眼光如此独到,即使当朝首辅也不及其一,将来必成大器!”

  徐光启对朱由校也客气了许多,再也不拿他当小孩子对待,如同他乡遇知音一样畅所欲言。

  朱由校问徐光启,“前辈,您可知有一种叫做马铃薯的作物吗?”

  “公子问的可是洋人吃的一种食物?”

  “正是,一种生长于地下,前辈知道,这在哪里能找到?”

  徐光启捋了捋胡子,沉思了片刻说道:“老夫曾在洋人那见过,是一个椭圆形的,“徐光启用手比划一下,“吃起来味中带甜,口感尚可。公子为何问起这个,难道公子也吃过?”

  朱由校呵呵一笑:“此种作物易种植,适于较冷的地方耕种,产量大,易存储,可作为主食,我朝灾害频仍,此作物正适合不过了,若能广泛种植,必能缓解灾情,您对农作物有研究,可否找到此作物,若能在我朝推广种植,必将是千古大功一件。”

  徐光启大喜,“不错,小公子远见卓识,老夫曾在杭州与一西洋人结交,食过一次,却不曾讨教,若有机缘,必会将其传入我朝。”

  “时不我待,前辈,有途径可以引进吗?”朱由校焦急的问道。

  明末天灾不断,现在是公元1615年,距明朝灭亡还有29年,农民大起义还有14年,如今最大的矛盾就是国内的阶级矛盾,至于关外的女真,只有修正与内,方可图外。正所谓“攘外必先安内。”稳定国内的局势,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粮食问题,防止农民大起义的爆发。

  “这个……”徐光启面露难色,“这个只有南方与西洋人接触较多的地方才有可能见到。”

  “我明白,还有劳前辈到江南走一遭,就去广州吧,那里是西洋人最多的地方,引进马铃薯不成问题。”朱由校说道。

  “什么?你让老夫去?老夫如何去的了?”徐光启面有愠色。

  朱由校心中一颤,忘了!徐光启还不知道我是谁,凭什么指使人家,就算知道我是谁,我也没权力让他去呀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