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一百四十四章 京察大计_御极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事就是吵架吵出来的,不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。

  朱由校用人原则是:重在用循吏,少用清流。他认为:一个官员整天山珍海味,只要能使百姓丰衣足食,国家富强,那就是好官,一个官员天天吃糠咽菜而不能使百姓吃饱穿暖,那就是昏官庸官,与朝廷无益,不如让他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更为合适。

  孙承宗虽然和“东林党”渊源颇深,但朱由校重用“新学派”学子,清洗都察院和言官,孙承宗青云直上,是皇帝的宠臣,不仅成了首辅还主持京察,在这次的京察中,他恪尽职守,公正无私,对老相识也是一点情面不留,被他刷下去的官员一波接着一波,以致“东林党”人早恨死他了,谩骂他的不在少数,尤其是杨涟,现在可以说是孤军奋战,他是大儒,在清流之中名声很大,儒生们也很崇敬他。

  杨涟凭借着他的声望,想和孙承宗抗衡,反对这次的京察大计,于是他奔走相告,聚集门生和同僚,弹劾孙承宗、徐光启等人,折子是一封接着一封往乾清宫里送。

  京察本就是得罪人的事,朱由校早就料到有人会为难孙承宗,但这次带头的竟是杨涟,朱由校念在他还有些名声,为官清廉,也不予以计较,所上的折子都是留中不发,置之不理。反正你在宫外,递个折子上来只不过费了你点墨汁和纸张,只是苦了点来送折子的小太监来回练腿了。

  不过朱由校没有想到的是,杨涟会把这种“愚节”发挥的淋漓极致,把他们所谓的“硬气”看的像“气节”一样,要抗争到底。

  京察轰轰烈烈的进行了一个多月,许多清廉之人没有得到奖评,反而降职或调任闲置,那些不拘小节,生活有点作风的循吏却得到了升迁,这让清流们很是愤世嫉俗,决心与朝廷斗争到底。杨涟洋洋洒洒再写了一份奏折走到午门前,将折子递了上去,然后,他整了整衣冠,向巍峨的午门城楼上眺望了一眼,扫视了这让他再熟悉不过的宫门,曾经经此进入皇宫陛见三代皇帝,这么算起来他也是三朝元老了。杨涟站在甬道上,正对着午门大门,重重的跪下,凝重而*,深深的向宫门磕了三个响头,以示对大明王朝的忠贞不二,接着便直立起上身,静跪不起。

  城楼上的侍卫看着杨涟的一举一动,很是可笑,这在文人看来他的此举是忠义之举,而在武夫面前是滑稽可笑,酸不可耐。

  城楼上的一名侍卫对旁边的人说:“这个老头天天来这递个折子,今天又跪在这,你说他想干什么?”

  “干什么?”旁边的侍卫蔑视的咧开嘴说:“找死呗!你没听说过吗?以前像这样跪谏的大臣轻的发配,重的直接廷杖打死,没一个好下场的。等着吧,好不了他!”

  “都说什么呢!站好你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