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四十四章 京察大计_御极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天启元年正月刚过,京察便有条不紊的开始了,这次京察由都察院全权负责,吏部不得参与,因此都察院新补官员百余人,南京都察院也悉数调入京城参与京察大计,如此一来,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、也是最严谨的京察全面开始了。

  朱由校十分重视这次京察,他希望从这次京察中选优劣汰,能真正起到选拨优秀官员,淘汰慵劣官员。自嘉靖以来,京察大计已逐渐失去了本质意义,万历中期后更是成为了党争的手段,以致朝政日益腐败,党争愈演愈烈。

  现在朝廷缺乏人才,太需要治国能臣了,地方也需要干吏,如今大明多事之秋,地方吏治腐败,多数官员庸碌无为,官绅勾结,想方设法敛财,却不上缴国库一文钱,有些官员连年虚报额数,谎报天灾异祸,骗取朝廷赈灾款,大肆侵吞朝廷库银,军队杀降冒功、侵扰百姓的事也时有发生,这些朱由校都十分明了,乱世之中官员只会更腐败,军队更无纪律,要整饬吏治,必须以铁血的手段大力整治,严峻刑法,以猛治国。

  这些都需要有得力的干才,朱由校整顿朝纲就需要从整饬官吏开始,京察就是最重要的手段。

  都察院的官员基本被换了一遍,大多数都是新提拔上来的新官吏,所以会减少党派的影响,能做到公正的考核。

  京察先从京官开始,在京近三千大小京官,从大到小逐一考核,按照“四格八法”考核大小京官,“四格”为:守、政、才、年。每格按其成绩列为称职、勤职、供职三等。列一等者记名,得有升任外官的优先权。守,代表操守,分廉、平、贪;政,代表政务,分勤、平、怠;才,分长、平、短;年则指年龄,分青、中、老。“八法”为:贪、酷、无为、不谨、年老、有疾、浮躁、才弱。

  自从京察开始后,官员便感觉到了不同以往,参与考核的官员不仅面孔十分生疏,就连脾气也有点生硬,不太近人情,这让他们十分担心。

  朱由校也经常到都察院查看考核情况,还将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探撒出去,严防官员借此机会徇私舞弊、结党营私的行为发生。不过这明朝官场传承二百多年了,徇私枉法的现象还是常见的,许多官员将这次的京察当做升迁的机会,送礼行贿的事常有发生,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探侦到多起行贿案,昨晚送的礼的情报明天早上就摆在了朱由校的桌面上。而且连送的礼单都记录的十分详细。东厂和锦衣卫的探子真是厉害的连朱由校都惊诧,在前世的时候他读明史,其中有这么一段,说的是明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,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,客人是谁,吃的什么菜。宋濂一一照实回答,朱元璋很满意地说:“你没有欺骗我”,然后拿出锦衣卫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