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三十二章 阁臣之争_御极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可更改。说完,大臣们纷纷出班列附议,只有孙承宗等几个少数人没有站出来,其他人支持方从哲。

  朱由校也早已想到他的诏令会引起轩然大波,要想顺利进行,不费点口舌是不行的,改革,本身就不是一帆风顺的。

  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,朱由校站起来,对着跪在下面请求收回诏令的官员们铮铮的说:“朕秉天意承继大统,仰赖祖上基业,太祖创世天下百废待兴,励精图治天下兴旺,传世到朕已是十五世,二百五十余年,如今却是积弊重重,国家积弱,若不能大刀阔斧除旧布新,如何中兴大明?太祖成法已二百余年,早已不适于今日我朝,应打破成规方可力挽狂澜,众卿乃我朝肱骨之臣,国家栋梁,有识之士,岂能不明此中道理,为何还要逼朕收回诏令?!”

  方从哲叩首回道:“太祖英武圣德,乃是不世之君,所定成法子孙效尤,可至千秋万代,国政如此乃是臣等怠惰,未能为陛下分忧所致,非太祖成法不适。”

  朱由校冷哼一声,“天下田亩无所加,成祖在时朝廷年入一千三百万担,银八百万两,如今朝廷还不及此数一半,实则天下土地被功勋宗亲侵占,民间又有寄田于官家逃避赋税,致使国家财政枯竭入不敷出。还望卿等为江山计,不要计较个人得失。”

  方从哲又言道:“功勋之家祖上为大明江山出生入死,若让他们交税必会寒心,祖宗成法不可变。”

  方从哲说完叩首请命,多数大臣也都叩首附议,其声整齐,震彻殿堂。满殿大臣们唯有孙承宗、徐光启、宋应星、侯光远等少数大臣纹丝不动,既不敢附议,也不敢上前陈词劝说,朱由校孤零零的站在御座上,显得孤影单只。

  这是朱由校登基以来第一次遇到的阻力,是来自满朝文武的阻力。朱由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文官集团强大的势力,一股凝结对抗皇权的力量,让朱由校倍感不爽。

  打破功勋官绅特权,是朱由校既定的国策方针,这决不能更改,不管你们愿不愿意都必须执行。朱由校不管他们在下面跪呼“请陛下收回成命,恪遵祖宗成法”之类的话,提高嗓门大声道:“户部清查京畿地区田地三日登记造册,天启二年起按亩征收赋税,每亩输粮五斗,按照官价计征银钱,徭役可按价折算,丁银以亩计收,废除以丁计收。泰昌元年十一月,全国清丈田亩,天启元年十一月完成,天启二年赋税征收按新法,饬令各省奉行,怠惰执行不力者,巡抚州县主官一律罢免拿京问罪!”

  这是明显的“一条鞭法”的核心内容,正是张居正当年改革的重心,大臣们对此并无多大异议,因为征税只不过是把交实物换算成了银钱而已。大臣们感到新颖的是取消丁课,也就是取消了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